中国花2400亿巨资购买“废弃油田”,消息一出,瞬间成了世界各国的笑柄,这个被30个国家所丢弃的“荒废之地”,中国为何像捡到宝似的?难道真的如老外所说,中国人傻钱多?然而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中国一出手,“废弃油田”秒变石油宝库。

卡沙甘为何被称为废弃油田?
众所周知,有着“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是现代工业成长的重要原料,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成了世界各国必争之物。可以说哪个国家拥有了石油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着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在很多时候给这个国家增加了不少底气。

况且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形成时间需要万年,甚至更久,现如今世界对石油的消耗量巨大,甚至达到堪忧的地步。石油等于权利的等式,在一战中已经得到证实,因此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便意味着争夺生存权。

石油储量少的国家只好花高价从国外进口,这也让世界上的大油田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其中一个叫卡沙甘的油田更是让各国为之眼红。
卡沙甘油田由四大区块组成,是世界上第二大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 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曾表示,该油田全年产量约为1290万吨,目前其石油地质储量约380亿桶,相当于大庆油田的6倍。

预计未来日产量最高可达150万桶,一旦大规模开采,足以满足整个欧洲日消耗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还能供人类使用上百年。
不仅如此,位于里海沿岸的卡沙甘油田还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可以说这个油田是个充满黑色黄金的金库也不足为过。在面对这么大的油田储量时,哪个国家不想分一杯羹呢?
然而石油开采对技术要求极高,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哈萨克斯坦来说,与其干守着这么一块“肥肉”,不如向国际社会发出邀约。许多国家闻风而至,竞先争取开采权。
美国、日本十分眼馋,直接买下卡沙甘油田的部分股份。随后又有不少国家嗅到了“黄金”的味道,陆续加入到开采行列。前后已经有30多个国家来此地进行考察,甚至为此展开了长达16年的利益纷争。
但是残酷的是,这块油田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从2000年以来,油田的第一个作业者便在海上建造了4个人工岛以及一系列散装设施。
建设高峰期动用了1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然而开发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却发现整个项目的投入金额大大增加,预算由最初的600亿美元翻了一倍,直接晋升到1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本最高的石油项目。
然而,困难远远不仅于此。原来卡沙甘油田位于里海沿岸,北部气候极寒,冬季气温达零下30多度,冻土层近2.5米。
且近半年的结冰期导致其海上条件严酷,加上此地水浅从而造成补给困难,在春夏之际,北海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开发油田需要异常复杂的技术,对人员和机械的消耗量极大。
不仅如此,该石油的岩层压力很高,原油中含有大量硫化氢、碳氧化物等危险气体,随时都会发生爆炸。而且卡沙甘油田位于地震易发区,石油的开采很容易导致地壳运动、地表塌陷等,从而带来地震灾害。
在世界其他地方开采石油只会遇到其中的一些问题,像这样的“大杂烩”却闻所未闻,一旦某个环节出错,任何一个事故都会酿成灾难性后果。因此这个被称为“世界最大金库”的油田,许多国家也坦然承认是世界最复杂的项目之一。
中国为何巨资买断油田?
随着石油开采项目的进行,其巨大的勘采难度让许多国家束手无策。即使是技术高的国家也纷纷打了退堂鼓,其中曾经野心勃勃的美国和日本更是将全部股份出售。
就在世界各国纷纷摇头放弃的时候,我国果断出手,以2400亿高价买下了这片油田,此次购买堪称单笔历史上最大的海外采购。消息一出,不少国家纷纷等着看中国笑话,嘲讽中国这是“人傻钱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也呈直线递增趋势,于2017年打破历史记录后,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宗石油,进口的原油占了我国总消耗原油的73%以上。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原油生产增速放缓,一直稳定在2亿吨左右。消费增速与生产增速不匹配,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能源安全的担忧。
由于油价的决定权大多掌控在产油国的手上,因此中国需要不断进行能源供应才可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必须打破“画地为牢”的格局,将目光投向于海内外,对油田进行投资收购。
因此在一个未知且西方各国均不看好的前景下,我国为了缓解石油进口外部威胁这一大问题,斥巨资一举拿下卡沙甘油田的开采权。
然而此举真如西方媒体所说的狂妄自大吗?很显然,并不是。我国是基于目前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实力,确定有能力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后,才当机立断,选择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面对西方国家质疑的声音,我国并没有理会,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而事实上中国强悍的开采技术也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决定将油田分3个阶段进行开采,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其日产量也有不同的变化,第三阶段甚至达到日产量的峰值--150万桶。
然而前波未灭后波生,攻克了卡沙甘油田开采技术这一难关后,要将开采完的石油运回中国又是一大考验。因为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使用超级油轮运输原油自然行不通。好在中国领导者深谋远虑,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修建中哈石油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首条陆路进口跨国管道。起点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里海沿岸,终点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全长1700多公里。目前这条管道已全部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累计输油更在1亿吨以上。
面对这样的反转,曾经等着看笑话的国家震惊不已。这个令30多个国家束手无策的油田,中国一出手,“废弃油田”秒变“石油宝库”,这让不少国家纷纷眼红中国,尤其是印度。
原来当时同我国一同竞争的还有我们的邻居印度,印度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显得十分自信。殊不知哈萨克斯坦对印度的经济以及石油开采技术抱有怀疑态度,在哈萨克斯坦看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石油开采技术是印度望尘莫及的。
于是哈萨克斯坦启动了“优先购买权”,将其权益接下后,转手卖给了中国。这一操作直接粉碎了印度试图收购世界第二大油田的美梦,而莫迪政府原本计划在2030年超越中国经济总量的宏伟目标恐怕也成了旗帜上的口号,此次竞标失败对印度无疑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我国成功开采卡沙甘油田,不仅向国内输送了连绵不断的石油资源,也使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卡沙甘油田对我国意义重大
不得不说,我国作出这个决定十分明智。虽耗费了不少资金,却对我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时常仗着自己石油垄断地位,以及和美国的微妙关系,不时坐地涨价。
卡沙甘油田储量虽不及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可未来它一旦能达到200万桶的日产量,就可以满足中国20%的石油进口需求。因此我国若在石油方面完成独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我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是新加坡,它在石油方面虽然没占到绝对的优势,但是却掌握着国际能源运输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离美国很近,而中国大部分石油进口都需要通过马六甲进口,而美国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因而石油进口的风险可见一斑。
而哈萨克斯坦位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除了中俄两国,几乎没有国家可以染指,这意味着我国的供油路线很安全,并且我国运往中东地区的货物不必再受到马六甲海峡的牵制。
中国此次对世界级大型油田的重大发现,无疑成了各大产油国提高油价的拦路虎,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此次发现超级油田极大填补了我国在原油上的空缺,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油价的下降,这对中国百姓来说简直是特大好消息。
然而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尤其是沙特,则成了致命一击。这意味着沙特对中国市场的占有必将大跌,众所周知,作为欧佩克的实际领导者,沙特生产了世界上超过十分之一的石油。
这个依赖原油收入而富有的土豪国家,如今这些收入却濒临崩溃。对此沙特一度从多个国际机构寻求金融救助,从而减少本国石油需求下降带来的经济疲弱。沙特的局面虽然没有其它国家那么绝望,但是不断有消息声称,沙特将放弃自己石油霸主的地位。
另一边,美国对原油出口禁令已经有所放松,大批美国原油将对沙特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产生重大威胁。这意味着蝉联第一产油国宝座多年的沙特,凭借石油所实现的“国民经济大丰收”似乎不可避免地开始转向回落之际。
曾经沙特堪称“油市大佬”,如今接连受到美方挑战,受到严重威胁的沙特,又能否重拾往日威风?
自沙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以来,便一直主宰着石油市场,甚至成为世界上仅次加拿大后的已探明石油储备国。如今美国页岩气技术的发展足以威胁到石油市场的生存。
况且美方钻研页岩油技术便是为了遏制沙特在石油上的霸主地位,从目前页岩油公司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油价水平低下,美国无需再捂住自家资源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另一边沙特石油市场的状况值得担忧。
这意味着,如果沙特不能与美国竞争市场份额,那么它也很难来控制石油市场了。那么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又能否独善其身?
对此,还是鲁迅那句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