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5月01日
- 星期四

今日有市场消息称,港交所正初步向业界咨询有关“熔断机制”的意见,主要为避免香港沦为“大鳄提款机”,防患于未然。 对此,时报君向港交所求证,港交所回应称,正与业界探讨各项完善市场微结构的措施,不过目前都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 港...

全景网5月15日讯 “理性投资 沟通增信——河北辖区上市公司2019年度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今日成功举行,来自56家上市公司的200余位上市公司高管参加此次活动,通过全景网互动平台与投资者进行了热烈高效的互动交流。

“行情波动,最近外面跑的也比较多。主要是去一些了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关注业务增长点、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可能发生的变化等。”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经历过五一假期后的大跌后,A股进入到震荡模式,在不少买方机构人士看来,2900~3000点是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所以也加大了外出调研的频率。 与4月机构调研偏爱周期...

“教训非常深刻。”浙江义乌民企梦娜集团的董事长宗谷音在回顾5年前企业身处“担保链”漩涡的情形时说,“跨行业跨得太多,虽然主业一直没丢,但是中途和别人合伙搞房地产,风险太大了。还好收手及时,把与主业...

5月14日凌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公司(MSCI)发布5月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0%,并同时公布新纳入和剔除的个股名单。此次指数审议结果将在5月28日收盘后生效。 川财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认为,创业板大盘股将首次纳入,外资对新兴产业配置比例有望提升。从行业角度来看,首先,A股纳入MSCI指数的...

全景网5月15日讯 理性投资 沟通增信——河北辖区上市公司2019年度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周三下午在全景·路演天下举行。ST坊展(600149)董事会秘书张春岭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公司目前主业为供热业务即为城区、园区及小区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提供供暖及蒸汽等服务,并开展供热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供热业务具有较稳定及持续的...

5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丰富保险资金运用工具,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据悉,《通知》旨在允许和规范保险资金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业务行为。 具体来看,《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明确参与目的,银保监会规定,保险资金参与信用衍...

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业务的通知。保险资金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业务仅限于对冲风险,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作为信用风险承担方。银保监会将加强对保险机构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业务的监管,依法开展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

今日话题 内地人对香港的购物热情真是不知从何兴起、一往而深,如今继抢购奶粉黄金之后又多了一个新的购物潮,抢购保险,监管的提示已经抑制不住内地居民体内的洪荒之力了。 “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和我妈逛街。路上遇见一个阿姨,大概是我家老邻居的儿子的小舅子的同学的二姨,热情洋溢地拉着我妈攀谈。...

年初以来高层多次提及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希望将过去数年来在钢铁、煤炭等传统周期行业结构性调整和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应用到金融行业中来。整体看我们认为,由于金融行业对于实体经济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败。 中国当前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六大问题:

根据试点备案方案,区域性经营机构要满足实缴资本5000万元,全国性经营机构实缴资本要达到5亿元。但目前实缴资本达到5亿的仅十余家。 尽管区域性经营机构的门槛要低得多,但P2P平台大多在网络开展业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成为区域性经营平台,范围受限太大,故有资金实力的平台都在争取全国性平...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5月13日,接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登记披露服务平台且公开披露数据的P2P平台共96家,较上月同一时间减少了7家。其中90家披露了4月的运营数据,累计借贷余额共5709.2亿元,合计当前出借人数613.3万人,当前借款人数298.0万人。 公开披露平台数量持续减少 5家...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尽管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宣布将参加国民党初选,但是根据公开信息观测站资料,郭台铭4月仍持续加码鸿海持股1790张,连续6个月买进鸿海股价,累计买进达38310张,持股比重达9.62%。

中国基金报 安曼 李嘉诚再度加码“人造肉”! 14日,美国另一大“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在官网上宣布,公司获E轮融资3亿美元,由现有主要投资者淡马锡,以及长和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Horizon Ventures)领投。

在房地产开发行业,企业间角逐的第一战场并非商品房销售环节,而是在土地市场上,因为只要拿对了地,项目往往成功了一半。但是,如何拿对一块地,却是对开发商极大的考验,尤其在房价上涨空间受限的背景之下。 2019年,土地市场烽火重燃,抢地的戏码,在不少城市此起彼伏地上演。4月25日的合肥土拍,近百家房企大战,拍卖厅现场座无虚席,跳价与摇号撩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