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南海地图的东南部,有一块形状狭长的岛屿。由东北向西南,长420多公里,宽40公里,总面积约1.18万平方公里。

这片岛屿的面积大约是永兴岛的4000倍,这片岛屿就是——巴拉望岛。
巴拉望岛素有“海上乌托邦”的美称。因巴拉望岛上原始生态保护完整,有不少珍稀保护动物栖息其中。
除了岛上风景无限,岛下地下洞窟及溪流也甚是独特。巴拉望岛一直以地下河世界公园闻名,其中有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奇观。
同时除了地下钟乳石,巴拉望岛周边稍远一些的海域水下风景也是无限美好,许多人纷纷慕名来此潜水,就为了一睹水下风采。所以巴拉望岛也带动了不少旅游项目的兴起。

那么,这样的一座岛屿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的故土
现在的巴拉望岛,在菲律宾的管理下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一开始巴拉望岛是中国的领土。
巴拉望岛的地理位置在南海的东南部较远地段,在南海和苏禄海之间。
我国对于航海事业一直都比较重视。从战国,到秦朝,我国就已经通过海上航行与日本、朝鲜、越南等海上邻国有了交往。
国家之间互相往来,不光能够带来经济上的互利,也带来了许多文化上的交流,而这样商业和文化上的往来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

秦末时期,战火纷乱,南海郡尉赵佗趁乱世之际建立南越国,其中所管辖区域便包括了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
我国汉朝时期,我国航海技术与海上探索区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那个时候,我国航海所探索的地方已经不仅仅是东南亚地段,更是开始向更远的地方进发。
那时我国的航线远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并以此为中介,将汉帝国和西方罗马帝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贯通欧、非、亚的海上航线。
南海正在这条海上航线边上,于是巴拉望岛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条航线的必经之路,交集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同时,在航行途中,人们渐渐地发现了不少珊瑚岛礁,并设置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珠崖、儋耳二郡。又如伏波将军南征时的“千里长沙”,其中的“长沙”二字便指的是西沙群岛。
南海海域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汉代中国地形图上,这一点从我国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文物便可得到证实。
巴拉望岛最早有记录是在三国时期。孙权派康泰出使南海国家,康泰便带领船队最远到达柬埔寨、巴拉望岛等地进行交流。
其中三国时期万震所著《南州异国志》和康泰所著《扶南传》当中,也有不少记载关于南沙群岛特征的词句。
到了唐代以后,随着到南海一带捕鱼的人数增多,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当时的政府便也开始了对南沙群岛的管辖。
将“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都纳入了中国版图,并将南海诸岛也接手进行管理。宋代更是将西沙、中沙群岛也纳入了中国的管辖范围中。
而到了元代,海军也正式进驻南沙群岛。
元代时有一位名为郭守敬之人,为了实际测出广阔的疆域面积以及一些关于时刻的测试,在元朝皇帝的支持下,便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各种实验。
据记载,他当时就是站在巴拉望岛上对这样一系列实验进行了实际操作。
基本上可以说,无论之前朝代中关于南海诸岛的管辖范围有多少记载,从郭守敬着手测量的这一刻开始,巴拉望岛便是元朝的疆域。
在我国航海史上,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郑和下西洋”了。这一段故事与经历应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时郑和下西洋不光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了当时的中国,更是将贸易往来的市场进一步扩大。
同时,郑和还留下了难得可贵的珍宝:《郑和航海图》。其中明确标记出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名称及特征。
其实在明朝时期,一开始巴拉望岛并不是明朝属国。因为元朝覆灭后,一时之间部分较远地区无暇顾及,其中巴拉望岛便是其中之一。
巴拉望岛自元朝覆灭后机缘巧合之下被一个名叫满者伯夷的国家所占领。明朝政府听后即刻便派人前去恢复其附属国的关系。
当时被派遣的人登上巴拉望岛时,并没有多费周章,因满者伯夷彼时正值内乱,上贡并臣服于明政府的决定自然而然地出现并被采纳。
于是巴拉望岛在明朝便也成为了明政府附属国之一。这一点从各类史实记载中来看,都是确凿无误的事实。
主权易手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麦哲伦发现了这片大陆之后。随着麦哲伦发现了这片土地,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流出,东方渐渐地被人们所发现。
在这本游记的记载中,这片神秘的中国大陆遍地都是黄金,四周都是珠宝,拥有着数不尽的财富。
西方数国的目光登时就被这“金光闪闪”的描述所吸引,于是一时之间,来到这块从未涉及的东方神秘领域已经是人人向往的存在。
很快地,西班牙对这片土地所拥有的财富蠢蠢欲动。皇室立马派遣了队伍即刻出发前往东方。西班牙成为了殖民掠夺狂潮的先行者。
凭借着较为优良的武器,很快的西班牙就将满者伯夷所在的诸岛占领,并以西班牙王子腓力的名字为群岛命名——Las Filipinas,这便是后来“菲律宾”的起始。
侵略战争一旦打响便不可能轻易停歇,西班牙陆续将宿务岛、吕宋岛等收入囊中,并在吕宋岛上建立菲律宾群岛首都——马尼拉城。
为了更好地统治菲律宾,西班牙实行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将居住在岛上的原住民当成战胜后的“功勋”、“奖励”分给在战争中表现优秀的人。
并且随着他们的制度在岛上铺开,他们也带来了他们的信仰。
岛上的原住民不光家破人亡,沦为奴隶,为这些践踏他们家园的掠夺者创造财富,还要跟随西班牙人的信仰去信奉神灵。对于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但是当时明政府已经到了晚期,政府荒淫无度,内陆更是一团糟,更别谈这如此偏远的地方。对于明政府而言,派兵援助既耗费金钱又耗费兵力,并不是什么很明智的决定。
于是明政府并没有大费周章的前往救援。
再往后看,清朝对内隐患不断,清政府软弱无力,军阀四起,战火的硝烟一直在中国版图上四起,同时清政府实施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对海外局势掌控力下降迅速。
对外又面临着西方诸国的窥视。越来越多的国家环伺四周,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对着中国这块肥肉张开血盆大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无暇顾及到巴拉望岛等诸岛的情况,纵使有这个心,却实在是没有这个力。
西班牙见此情形自然也就无所顾忌,对菲律宾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动起来。不光是严苛的封建制度,思想上也不断给菲律宾的原住民洗脑,殖民掠夺从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事实上,菲律宾人民一直在顽强地反抗着。
在西班牙殖民入侵的那段时间里,平均每年都大约会发生5起起义事件,更是通过甲米地起义,唤起了更多菲律宾人民反抗的意识。
在菲律宾人民的顽强抵抗下,他们最终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美西战争爆发了。
这场战役以美国的胜利告终。西班牙把菲律宾卖给了美国,其中就包括了巴拉望岛。这时的菲律宾好不容易跳出了西班牙的手掌心,就又被美国牢牢捏在掌心。
此时的清政府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自顾不暇。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又如何谈得上对遥远的海岛伸出援手?
不过,在美国的统治期间,菲律宾一直在为独立做准备。菲律宾前后向美国多次申请独立,但一直未曾通过。
直到1934年,经过漫长岁月的努力,美国通过了菲律宾独立需要通过的程序。菲律宾独立了。
但是这个国家在战火纷乱的年代仍旧有不少的国家窥视。1941年,日本攻打美国珍珠港,同时攻击了菲律宾,占领了马拉尼。
日本占领了菲律宾后立刻展开了军事化管理,并且要求菲律宾召开新的制宪会议,研拟殖民政府的新宪法草案。
菲律宾已经两度沦为他国殖民地,好不容易望见了自由的曙光,他们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幸福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当然不会放弃已经到手的光明。他们再次开展了强烈的反抗,终于在1944年,配合美军重新夺回了自由。
就这样,菲律宾彻底甩脱了身上的束缚,不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奴隶,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虽然中国自始至终从未承认过菲律宾的独立,但是对于当时毫无自保能力的中国来说,承认或不承认,都改变不了什么。
巴拉望岛现状
菲律宾独立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之间,发展十分迅速,一度和日本、缅甸等国家并肩同行,成为亚洲最富有国家之一。
而其中巴拉望岛的发展也十分稳定、快速。因为巴拉望岛是一个小岛,所以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巴拉望岛属热带环境,因为岛上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岛上生态发展,一直将岛上独特的生态环境着重保护。
许多游玩过的游客们都对这座小岛有着极高的评价,“海上乌托邦”"现代伊甸园","野生动植物的乐园"等外号,都是人们对这座小岛赞不绝口的证明。
因为属于热带环境,岛上的陆地生态环境便是像亚马逊丛林一般的感觉,所以这一点也吸引了不少爱好探险和刺激的游客前来游玩。
除了陆地上的生态环境,巴拉望岛四周的水上资源也不遑多让。首先是巴拉望岛独特的地下洞窟和溪流。
在巴拉望首府——普林塞萨港(公主港),有一个专门建立起来观赏地下奇妙景象的地下河公园。这里可以看见许多形态迥异的钟乳石和被地下河水冲刷出来的千姿百态的石壁。
同时,巴拉望南部的塔木洞窟更是许多考古学家趋之若鹜的地方。在这里,埋藏了许多化石和古时遗迹。最远的已发现化石距今有近两万年的历史。
同时,巴拉望岛四周海域水下风景也是极好。鲜艳的珊瑚边围绕着许多色彩鲜艳的热带鱼,让人应接不暇。也因此引来许多潜水爱好者不远千里也要背着沉重的设备前来游玩。
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到巴拉望岛上游玩一番,不光是欣赏美景,也是看看前人的足迹之远。